经过“十二五”的积累,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供给保障能力、国际竞争力均有所提高,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长率接近25%。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国新材料产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发展路径:
要加快创新能力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平均保持接近于25%的增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稀土功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但总体而言,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力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战略品种依赖进口,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不高,严重制约我国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因此,“十三五”时期,加强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及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加强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将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
要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方式
材料工业属于典型的流程工业,具有过程连续或批处理、生产周期较长、生产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等特征。由于流程工业的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生产工艺相对稳定,所以具备采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装置的条件,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还处于电气自动化、数字化并存的阶段,少数特大型企业正在向智能化转型,初步达到智能工厂的水平,部分企业实现了数字化工厂,大部分新材料企业尚未完全实现数字化,仍处于使用应用软件的阶段,与真正意义上的基于物理信息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模式相差甚远。“十三五”时期,在新材料行业全面推广智能制造模式,将智能化与新型生产制造系统有机融合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的灵活性,还可以满足消费者差异化、定制化的需求。
要构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和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在节能降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在汽车中使用铝合金、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可以显著节能,提高汽车性能和安全;在新能源领域使用镍氢电池材料、锂电池材料、储氢材料等可以减轻环保压力,推动新能源的加速发展。尽管新材料本身具有典型的清洁、低碳特征,但目前部分新材料的生产过程还不能做到低能耗、低排放、废弃物可循环再利用。比如,高纯多晶硅是重要的光伏材料,但其生产过程耗能较高,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处理不当极易产生污染。因此,“十三五”时期,新材料产业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制造技术,构建高效、清洁、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实现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
要坚持下游需求导向战略
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下游产品的需求直接决定着材料的研发方向和生产规模。近年来,由于新材料产业受到高度关注,各地纷纷上马新材料项目,但由于下游应用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拓,导致部分品种出现结构性过剩。以聚甲醛为例,由于引进的技术雷同和产能增长过快,导致国内普通牌号产品已经出现过剩和低价竞争的现象。“十三五”时期,材料的研发生产必须与下游用户企业紧密对接,围绕重大需求和重大工程,根据材料基础支撑和集成应用特点,突破关键新材料技术,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发展,避免新材料产业走原材料工业低端竞争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