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成都作为唯一的市州代表,站上了发布台。
两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上,不仅媒体机构的发问不断抛向发布台上的成都市领导,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范波也频频为成都“打广告”。
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在发布会上回应提问时说:成都将坚定不移建强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加快“五中心一枢纽”建设,提升六种能力,加强五个对接,从而做强“主干”,履行“主干”责任,体现“主干”担当。
提升“六种能力”履行“主干”责任
地处西部地区的四川,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必须有一个综合实力较强、产业和人才集聚度较高、创新力竞争力优势明显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纳优质资源要素,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这正是成都做强“主干”的重要意义。
区域带动能力、金融资源的集聚辐射能力、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能力、文化影响力、门户枢纽能力——这六种能力,其实对应的正是“五中心一枢纽”建设,即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成都的经济总量虽然在省内遥遥领先,但与发达城市的差距却在进一步扩大,与广州、深圳两个标兵相比,仅相当于前者的64.4%、后者的61.9%。
“成都将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2个万亿产业集群、2个五千亿产业集群、6个双千亿产业集群和一批成长性好的新经济产业集群。”谢瑞武介绍,为此成都将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加强“五个对接”体现“主干”担当
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治理——在谢瑞武副市长对这“五个对接”的阐释中,用时最多的就是“产业”。他介绍,成都与市州之间的产业对接,将在模式上尝新,如建立“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市州”的产业互动模式。
事实上,对这种模式的“尝新”已经开始。
不久前,成都与广安达成了“双飞地”的合作模式。按照约定,未来广安将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选址建立飞地园区,主要包括标准化研发、临床试验制剂中试等,为广安生物医药发展构建“最强大脑”;在广安建设30平方公里的医药产业园,主要引进原料药、仿制药、药用辅料、医疗器械等生产型企业。
其实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而言,成都也需要兄弟市州的“配合”。比如,成都已破千亿的电子信息产业,需要大量高端印务企业配套,但这种配套在成都市周边3小时经济圈中都难以觅得,企业需要高价从沿海城市进货,成本高、时间长。
这种模式下,市州也将共享成都机遇。一个明显的案例是,落户成都的中电熊猫8.6代液晶面板项目,已吸引20多户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成都及德阳、眉山、绵阳等城市。
此外,成都还将探索“存量不动+增量分成”的区域利益分享模式。谢瑞武解释:市州企业将总部搬迁至成都后,企业原有的税收仍留在该市州,在这个基础上做的增量税收,成都才与市州按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