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 - 新闻内容

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3-10-23 来源:科技局 作者:admin 点击:759
    《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10000亿元,较2010年的2070亿元翻两番以上。成都将初步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规划》提出,在产业发展方面,将进一步突出核心发展区域,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竞争实力和技术装备水平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建成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0亿元,产业增加值超过250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5%以上。
 
  在创新能力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争到“十二五”期末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5%以上,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新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0家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领域推进重大产业技术研发,攻克10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
 
  在企业培育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打造50个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重点产品,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户,其中超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户。
 
  产业布局:以天府新区为核心,加快构建“雁群形态”
 
  关于“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规划》突出了天府新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路,即统筹资源要素集中支持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围绕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天府新区主导产业,强化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建设,促进上下游资源整合配套,努力在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进程中实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p#分页标题#e#
 
  《规划》还提出了努力构建“雁群形态”的产业布局思路。各区(市)县根据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区域条件和发展基础,着力构建抱团发展、梯度推进“雁群形态”的布局,建立分工协同、紧密承接、错位发展的产业空间结构体系。
 
  发展重点:三大龙头产业齐头并进,分区布局科学发展
 
  巩固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5%以上,实现产业增加值1500亿元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5%。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计算机及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网络与通信设备、物联网产品制造等电子信息产业。在规划布局上,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辐射双流、郫县、温江、龙泉驿等区(市)县。
 
  做大做强高技术服务业。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5%,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重点发展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在产业布局上,以高新区和五城区为核心,积极推动中心城区园区转型和产业升级,增强中心城区高技术服务业对二、三圈层的辐射带动能力。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或超过1100亿元、1000亿元、6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在发展重点上,《规划》对新能源产业提出了发展太阳能、核能、新能源汽车等7项重点,对新材料产业提出了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电子信息材料及制品、新能源材料及制品等6项重点,对生物产业提出了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5项重点,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出了发展航空装备、航天及卫星应用、轨道交通装备等5项重点,对节能环保产业提出了节能环保研发、节能环保设备及产品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4项重点,并公布了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
 
Copright 2011 cdxcl org Inc All Rights Receved
蜀ICP备17017497号-1 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8-82430200